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数码 >

今晚大结局!广东人追问肠粉为何没酱油?导演终于回应了 环球新消息

2023-02-04 01:50:2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今晚(2月1日)


(资料图)

开年爆款剧集《狂飙》将迎来大结局

近日

《狂飙》安欣原型公布

现实比电视剧更惊心动魄

主创团队披露

安欣取材于多个真实原型

从公安局政治部主任到检察院检察官

从一线基层民警到缉毒警察都有

浙江金华一位警察就是原型之一

搏斗中身中十几刀

他的血衣让人泪目

‍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原局长潘东升

也是原型之一

从警37年

他以身作则

直至牺牲在岗位上

在昨天(1月30日)《狂飙》6位演员连麦直播饰演曹闯、高启盛、唐小龙、唐小虎、老默的几位演员代表自己的反派角色上演集体道歉

虽不算反派李响的扮演者李健也加入“道歉会”:在关键的时候没有坚守自己作为一个警察的原则向观众说一声对不起……

今晚,《狂飙》就将迎来大结局!安欣和高启强的命运究竟何去何从?

关于大结局的内容,导演徐纪周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并未透露分毫。

但他对观众的很多疑问都作出了超详细解答,包括广东观众十分关心的“为什么会选在江门取景”“剧中人物吃肠粉为什么不加酱油”等问题。

接下来就请听导演一一解答——

关于广东

问题1:当初为何选择广东江门作为《狂飙》的取景地?

徐纪周:因为以前大家拍警匪题材都喜欢去重庆或者东北,我怕观众审美疲劳。我们希望这部剧的场景上有些新的地方,其实一开始是外联和美术组的同事发现了江门,他们实地看了一圈之后跟我说“这不错,你过来看看”,我就去了。

因为警匪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广东拍的还是比较少,我们去到那里就发现(场景)很新颖了,起码对于我这样一个北方人来说,我会很有好奇心。好奇心和创作欲望对我来说很重要。

长堤风貌街。江门白沙街道供图

而且我们是在江门的新会、台山、开平,还去了珠海,选了当地最有特色的地方来拍。后来又请了(张)颂文,他是广东人,对广东特别熟悉,也向我们介绍推荐了很多广东的特色,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广东。

拍完《狂飙》之后,我也推荐了很多朋友去广东拍戏,我知道有好几个组在我们拍完之后都去台山取景了。

(来自勘景组小伙伴的补充回答:准备拍摄前我们去各地看了景,当时觉得广东的景比较有特点,能跟在东北、青岛、重庆拍的警匪故事区别开来,所以选择了广东。我们的美术、道具团队也非常给力,尽量去把生活质感带起来。包括这个戏里面很多特约演员,也都尽量找广东这边的演员,希望能把那种地域感营造出来。)

问题2:有观众反映,高启强在剧中设定是广东人,但第一集中大年三十,他的弟弟妹妹去看守所给他送饺子,其实广东人过年是不吃饺子的,这个你怎么看?

徐纪周:我知道观众批评特别多,我也是第一次在广东拍戏。我觉得饺子是我们中国特色的过年食物吧,虽然广东观众过年不吃,但很多其他地方的观众还是有共鸣。其实这事儿也是众口难调吧,我也只能咬咬牙了。还是很感谢广东观众们的支持,虽然骂了,但也全看完了。(笑)

问题3:还有很多广东观众有疑问,为什么剧中人物吃肠粉都不加酱油!

徐纪周:这一点我真的要解释一下,其实买来的肠粉都配了酱油,但我们在剧组真的基本上都是干吃(肠粉)。然后拍的时候演员也不太加蘸料,因为蘸料容易沾在脸上,妆容易脏。一旦脏了,就得补妆后重新再拍一遍,而且有时候不接戏。好几次拍吃肠粉的戏,他们都有意地不加酱油。拍吃饺子的戏时也是一样的,大家吃饺子也没蘸醋,都是一样的原因,不想掉妆。

这一点确实是拍摄上的需要,如果观众看到这跳戏了,我也只能说抱歉了。

问题4:肠粉、猪脚面……剧中出现的这些广东美食,都是怎么入选的?

徐纪周:我都是看哪种食物拍出来漂亮,制作的过程好看。我看了很多广东美食的制作过程,觉得肠粉的操作过程拍出来应该挺好看的,就加进去了。(张)颂文跟我讲,吃猪脚面有(广东的)辨识度,我也就加进去了。

关于创作

问题5:《狂飙》和以往的扫黑剧相比,侧重点有何不同?

徐纪周:我一开始创作《狂飙》,就没打算用“事件发展推动人物塑造”的方式。我还是希望能拍一个“清明上河图”,以京海作为中国很多二线城市的一个缩影,讲基层的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想把生态描摹好,一定是做人物群像。我想把身处在社会生态里的人,他们人性的复杂,和所面对、负担的各种各样的压力都展示出来。

至于事件,我会选取典型的事件放进故事中,但不是由整个事件来推着人物走,而是人物带动事件发展,这也是戏剧的魅力。

包括三个时空交错的这种叙事方式,也是形式上的一点创新,因为观众看线性叙事就是完全跟着剧情走,不用过多思考。这种叙事上的创新也能给观众比较新颖的观剧体验,因为时空交错中人物身份的更迭和改变,会令观众产生对人物命运的那种巨大的唏嘘感。这种岁月更迭造成的唏嘘,我认为是所有人都会共情的。

问题6:剧中有关吃饭的场景非常多,好几个比较重要的剧情都是在饭桌上展开的,为什么会这么重视吃饭的戏份?

徐纪周:因为他们“吃饭”都不是为了吃饭,每次吃饭都是有其他目的,但这个目的都掩藏在吃饭这个行为之下,就是“话里有话”。例如安欣和高启强有百分之六七十的见面时刻都是在吃饭,但每一顿饭都不是真的为了吃饭。我觉得可能我到这岁数了,我也不太愿意一接警匪题材就是拍双方拿着枪互指了。(笑)

其实吃饭可以反映很多内在的情绪和背后的一些故事,是很生活,同时也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很多的社会交往都是在吃饭这个仪式中完成的。

问题7:剧中哪一场有关吃饭的戏是你最喜欢的?

徐纪周:安欣和高启强所有吃饭的戏都是我喜欢的。我觉得《狂飙》最好看的就是安欣和高启强吃饭的戏。其中有一场是他俩坐在那,安欣劝他说“你跟我一块回头”,高启强说“你跟我回家吃饭”,最后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虽然那一场没吃饭,但也拍得特别好,那一场他(高启强)在嗑瓜子。

还有一场戏也印象很深刻,是高启强的弟弟高启盛死后,安欣来劝他自首。高启强在面馆对安欣说,他小时候特别爱吃猪脚面,但从来吃不上,“妹妹吃猪脚,弟弟吃面,我喝汤”。他当时在犹豫是不是要跟安欣回去自首,所以他决定,“我要痛痛快快吃猪脚”。我记得(张)颂文拍那场戏吃了整整6碗猪脚面,最后他说:“导演还要再拍吗?我真的有点站不起来了。”

问题8:剧中的女性角色例如陈书婷、孟钰、高启兰都很有辨识度,也受到很多观众欢迎,在女性角色的设计上有怎样的独特思考?

徐纪周:我认为像《狂飙》这样以男性为主的群像戏,其实女性角色的塑造空间比较有限,因为男性角色饱满之后就会压缩了女性角色的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觉得就要把她们个性或气质里的某一面不断强化,比如孟钰的“白月光”气质,陈书婷作为“大嫂”的成熟、冷艳,高启兰的“御姐”气质,这样才能有辨识度,才能让观众记住。

问题9:作为导演,剧播出之后会同步追更新吗?看剧的时候更关注什么?

徐纪周:我没有同步追,我去年剪片都剪了一年了,还让我看?(笑)我应该是地球上看《狂飙》最多的人了,还让我再看一遍啊?我可能就看看弹幕吧,等弹幕养多了之后再看看观众的反应。

南都评论《狂飙》好评如潮,到底凭什么

热播剧《狂飙》2月1日收官,舆论对其的热议可以说与其收视、口碑一样,都在一路“狂飙”。这部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张译、张颂文领衔主演的“扫黑剧”,俨然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开年第一爆剧。央视首播当日收视破2,网络平台单日播放量也突破2亿,而剧集在豆瓣的评分更是“高开疯走”,在其收官之时已经破9,超过62%的人给出5星好评。

上一次如此举国热议一部剧,可能还是几年前的《人民的名义》,而在其收官之际探讨《狂飙》收视与口碑一路“狂飙”的因由,更是要看到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扫黑剧集之所以成功,不仅仅在于其藉由短视频平台屡屡刷屏的经典台词、热门剧情,更在于作品足够扎实、真实的现实投射。

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定会有无数身在生活之中的普通人,用收视和口碑来为其投票、背书。

一直都颇为苛刻的豆瓣网友评分,也可以因《狂飙》剧情、质量的“不烂尾”而逆势飙升,一来要得益于“同行衬托”,观众对其他剧集制作质量、水平的失望,在《狂飙》中有某种“报复性”的反馈;二来按照网友的说法,本剧几乎可以用“全员演技在线”来评价,从张译、张颂文、倪大红、“育良书记”“达康书记”等一众“老戏骨”的同剧飙戏,看到影视剧久违的专业表现,从剧集对现实生活细节的高精度还原,也可以看到《狂飙》剧组整体的敬业与严谨。

甚至是南方网友对“吃肠粉为什么不加酱油”“年三十送饺子”等剧情细节的吐槽,也说明了一部剧在观众心中的“爱之深,责之切”。包括从一些观众对反派角色高启强的追捧,更可以说是大家对本剧不脸谱化塑造人物的高度认可。《狂飙》在广东江门取景拍摄,新会、台山、开平的很多岭南社会风貌在剧中比比皆是,包括“建议查查张颂文,不像是演的”对演员的不吝褒奖,张颂文的经典“粤普”也在本剧高频露出,《狂飙》的广东味这么足,让观众入戏这么深,可以说与粤港澳大湾区诸多艺术作品长久以来对国内影视受众的影响不无关系。

《狂飙》的收视、口碑都能一路“狂飙”“疯涨”,当然不只是频繁输出的经典台词、热门剧情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引流、刷榜,重要的还有作品本身足够扎实,演员足够敬业,剧集制作足够精良,使得第一波网络传播之后的“自来水”越来越多。一部爆款剧能如此不被埋没地寻找到它的受众和被认可,也在于剧集对于社会现实的观照,看剧的人在剧情中可以隐约循到普通人的周遭生活、公共处境,这也是“扫黑剧”之所以被认为尺度够大、直戳人心的另一重社会层面解释。不停有观众、媒体在寻找剧中人物的现实原型,无论是大案里一度横行的涉黑主角,还是警界一夜白头的太多平凡英雄,都说明本剧有着强烈的现实观照,普通鱼贩的被欺侮直至黑化,基层官员的被围猎与无能为力,这些通过影视剧艺术再现的扫黑大案情节,都有无数现实原型做依据,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扫黑除恶转入常态化的必要与迫切。

剧中人物“安欣”最开始一句半调侃的话令人深思,“我相信他们肯定会放出一批,放出一批之后,咱们就抓一批判一批,肯定是有效的。反正走了以后,雨后春笋……”,而对于“他们”这一破坏地方施政土壤的监督、查处和约束,则无疑是剧情之外所应当追问和深思的。地方权力运行的土壤是否健康、监督制约的机制是否有效有力,绝非空洞的理论铺陈,而直接关系到类似《狂飙》剧情所呈现出的地方治理处境能否得到彻底的改善。“谁来监督一把手”的问题,扫黑除恶查不出“保护伞”的问题,这些在剧中可能就是一闪而过的剧情,却都可以投射到剧外更深远的地方。

公平与正义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部扫黑剧收官就能尘埃落定的,改良地方权力运行土壤,确保反腐、扫黑的个案成果能给地方治理更多制度性的推动,不让某些领域、某个部门不停地“前腐后继”,需要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和真正激活,更需要《狂飙》剧热播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监督勇气也能同样“狂飙”。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综合报道

文字:南方+(统筹:刘奕伶 记者:张思毅)、南都评论

视频:南都官微运营部 林嘉柳 实习生 李锐 李妍 李灿 部分素材来源:浙江金华公安 央视 中国长安网

标签: 原创新闻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